在電動化的浪潮中,傳統(tǒng)汽車的某些特征似乎正漸行漸遠,手動擋與離合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,許多人以為這些經(jīng)典配置終將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。然而,事實證明,總有品牌敢于打破常規(guī),為熱愛駕駛的人們留下一絲懷舊與激情的空間。日本本田和豐田,兩大巨頭不謀而合地投身于一項看似“逆流而上”的項目——研發(fā)手動擋純電動汽車,旨在喚醒人們對駕駛樂趣的記憶。
“逆流”而上的駕駛樂趣
據(jù)外媒報道,本田的一名工程師透露,公司正在積極開發(fā)一套手動變速箱的模擬系統(tǒng),計劃將其應用于未來的電動汽車上,以此重現(xiàn)燃油車手動擋的駕駛體驗。這套系統(tǒng)的核心機制并不復雜,包括離合器踏板和傳統(tǒng)手動擋把手,但與之配套的,是軟件對電機輸出力度的精密控制,以模仿?lián)Q擋過程中的動力中斷與變化。換言之,駕駛者可以通過物理操作進行換擋,而真正的動力傳遞與斷續(xù),則交由復雜的算法來完成。
豐田的先見之明與多元化駕駛模式
有趣的是,豐田早已涉足這片未知領(lǐng)域,甚至為此注冊了相關(guān)設(shè)計專利。豐田設(shè)想的“手動擋”電動車擁有三種駕駛模式,分別是:
傳統(tǒng)模式:駕駛者需通過控制離合器與換擋桿,體驗接近于真實手動擋的操作手感。
半自動模式:簡化了離合器的介入,只需通過換擋桿模擬手動擋駕駛,類似現(xiàn)代起亞在歐洲推出的無離合器踏板手動擋車型,降低了駕駛難度。
虛擬換擋模式:無需人工干預離合器與換擋桿,電動車在加減速過程中故意營造出換擋頓挫感,從而模擬自動擋與手動擋兩種駕駛感受。
豐田的這份專利,無疑是對電動車駕駛體驗的一種大膽探索,盡管實際應用價值有限,但它揭示了品牌對駕駛樂趣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。
國內(nèi)先行者早有實踐
事實上,這類“手動擋”電動車的概念并非國外首創(chuàng),國內(nèi)廠商早已有所嘗試。比亞迪e3駕考版,專門為駕校設(shè)計,配備有模擬手動擋裝置,其操作邏輯與上述提到的豐田專利第一種模式極為相似。售價僅13.18-14.18萬元,對于電動車而言,可謂性價比較高。另一款來自東風的富康e愛麗舍,同樣是為駕校量身定制的手動擋電動車,售價13.98萬元,同樣采用電子模擬手動擋,幫助駕校節(jié)約運營成本。
真正的手動擋電動車:東風御風EV的務實考量
當然,以上案例多停留在模擬階段,而東風御風EV則另辟蹊徑,真正意義上配備了手動變速箱。這款廂式純電動貨車因承載貨物重量較大,對電機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為降低成本,御風EV選擇了一臺小型電機,再搭配4擋或6擋手動變速箱,有效彌補了電機扭矩的不足。這一設(shè)計理念,既務實又創(chuàng)新,為特定應用場景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。
寫在最后
綜上所述,本田與豐田對于手動擋電動車的研發(fā),不僅是對駕駛樂趣的一種致敬,更是對未來汽車文化多樣性的積極探索。盡管在家用電動車領(lǐng)域,手動擋的實際意義有限,但對于熱衷于駕駛的人來說,這種嘗試無疑拓寬了他們享受駕駛的方式。正如文中所提及的各種嘗試,無論是模擬的手動擋,還是真正意義上的手動擋,它們都在試圖告訴我們:在電氣化的道路上,駕駛的樂趣并不會消逝,相反,它將以各種意想不到的形式,重新煥發(fā)生機。對于那些懷念過去駕駛體驗的人們來說,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。未來,無論駕駛何種類型的車輛,我們都應抱持開放的心態(tài),去發(fā)現(xiàn)和享受駕駛所帶來的每一份樂趣。